長洲花地瑪聖母堂朝聖
長洲花地瑪聖母堂歷史
 
* 1930年代,恩理覺主教派遣神父往長洲及大澳推行傳教工作,當時的聖堂只是一間用磚石建成的簡陋小屋。
* 1952 年初,長洲第一座聖堂動工興建,聖堂建設簡約,為一幢兩層的白色平房,門口種植了四棵椰子樹,見證著聖堂的發展。
* 同年10月13日祝聖啟用,聖堂之聖母像購自葡葡牙花地瑪,白英奇主教將聖堂命名為花地瑪聖母堂,該聖母像沿用至今,成為聖堂的標誌。
* 1953 年10月13日,戴遐齡副主教帶领教區千餘信友到長洲朝聖,自此,每年10月份舉行的花地瑪聖母堂主保瞻禮,吸引港九新界的教友前來一同參與。
 
* 1959年聖堂擴建,至1961 年11月落成,由白英奇主教主持祝聖禮。
* 2010年進行內部装修,提升聖堂內的傳統設計和裝飾。
 
 
🕍 建築風格
聖堂是採用人字形的瓦片斜屋頂,兩邊均有彩色玻璃窗,地板使用的是當年流行的手繪地磚,可容納200名教友參與彌撒,祭台中央放置可移動讀經台及領經台。聖母岩洞在祭台後的中央位置,放置了花地瑪聖母像,沿着冷氣槽兩側有十四處苦路相片。在聖堂內,接近天花的位置是「聖神降臨」的雕像,這雕像刻劃出耶穌受洗於約旦河、顯聖容及聖神降臨的顯現。
較為特別的是聖堂的後牆設置了一座「高祭台」,這個設計是仿照聖堂在1952年建成時的原有祭台,利用此祭台保留了禮儀中「向東方」式的彌撒,以及舉行脫利騰拉丁禮儀的特别感恩祭時使用。
藉著恢復建堂初期的原貌,保留堂內原來許多的設計和裝飾下, 現時的聖堂更能顯示以往的傳統。期望聖堂內的氣氛及舉行禮儀的方式能幫助教友們發展深刻的禮儀靈性,體驗基督臨在我們中間。
 
Source : 花地瑪聖母堂官網
6月11日
長洲花地瑪聖母堂朝聖
671887cb-ad00-4113-a417-a1130e2db122
9f770188-970a-42c4-97ad-4144c0ee7902
a7f4ae1c-497b-4f08-96e2-7e5ed53c4e11
6f108c5b-eb85-4718-9291-24fca18e6be4
7f3cdf79-2914-474d-b496-a610c2dc6469
a60c93e3-9c25-4161-85d5-2ff3c7a29f36
4ef563b3-2dd8-4b0f-a8c9-240a2aedfd01
91d2c469-142d-4564-b321-d5f852974b76
50cf6087-58b4-4e6e-8af2-111100703a09
2d3b5617-2fbc-4228-9424-5d1c27385439
794b160a-7faf-40dd-a77f-f68cf58b666a
4602a795-54bf-4a83-848e-143dd651bce4
d2dadeb6-1601-43fa-81c8-47f9255259a6
1c419ab8-3168-4c1d-a6fd-173b8f63cbb9
68f3aa01-a37f-4258-be10-84fdb1ab3145
a08dc7f5-a8dc-4b9f-b2ea-0de8357593e6
0489b0d2-830f-44f0-8424-a3856793ff83
82f333b9-232f-4143-bdc4-acca61496c31
db2fa8bb-2379-45ba-bf9e-d9e2b1fd8af1
839771f5-2230-4c5f-9cb4-e1c809fcaee2
6月11日  花地瑪聖母堂朝聖自由行
疫情後的第一次本地朝聖團,於6月11日舉行。感謝天主的恩寵,當日天氣晴朗而炎熱,因為限聚令的關係,大夥兒需要到長洲碼頭才點名集合。
 
檢查體溫後,戴著口罩,教友們便魚貫進場,於聖堂內祈禱,彌撒如期進行,除了本堂馬浩恩神父主祭外,梁成珏執事更協助襄禮和講道,主題為「白白得來的,要白白分施」,修女伴奏歌詠,使整個禮儀順利進行。
不再是網上彌撒,神領聖體,當口中含着聖體時,心中真的感恩無限,祈求疫情早日完結,各人能如常的參與感恩聖祭,得領主恩。
 
第二部份是堂區黎兄弟介紹歷史和聖堂設計,詳盡清晰,增加各人對聖堂的認識,堂區還致送給每位朝聖者一張紀念膠套。最後由於胡姐妹為我們帶領頌唸玫瑰經,祈求花地瑪聖母為各人健康、香港狀況和世界疫情祈禱,離開聖堂前更拍攝了一張大合照。
 
點算一下,整個活動有70人參加,來自19個不同堂區,並為花地瑪聖母堂區收集了三千多元的奉獻呢!
午餐於金冠酒樓品茗,使各參加者有機會互相認識,餐後自由活動、閒遊購物,各適其式,期望很快便有第二次的朝聖活動,使大家能再次聚會一堂,共頌主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