灣仔駱克道 53 號恆澤商業中心 12樓 (SPA Centre)  Tel : 25205310/25205311        2011-2016©靈火天地    版權所有  不可轉載 位置地圖

css menu generator by Css3Menu.com

...


...


巴哈 (1685-1750) 聖文德(1221-1274) 靈修及樂曲欣賞 - 聖文德與巴哈﹕方濟精神在聖母讚主曲中的展現

路1:54/第十樂章:「祂曾回憶起自己的仁慈,扶助了祂的僕人以色列,」Suscepit Israel puerum suum recordatus misericordiae suae.

聖文德說天主第四個特質以致聖母喜樂的是祂的信實。信實是什麼?聖文德認為信實是許諾的實踐:「請看我扶持的僕人,我心靈喜愛的所選者!」(依42:1)另一方面,信實是指希伯來聖經中「天主不會忘記」的神學概念;「難道天主忘記了慈悲?婦女豈能忘掉自己的乳嬰?出為人母的,豈能忘掉親生的兒子?縱然她們能忘掉,我也不能忘掉你啊?」(依49:15)天主的信實,在巴哈讚主曲的第十樂章中,透過女聲(高高低)三重唱表達:三重唱代表聖三,女聲也展示天主的母性,加上纏綿的小號獨奏背景,營造靈氣迫人的感覺,倍覺母親天主因信實而不離不捨,跨越時空:在過去、現在及將來曾是、仍是、永遠都是信實的。


路1:55/第十一樂章:「正如祂向我們的祖先所說過的恩許,施恩於亞巴郎和他的子孫,直到永遠。」Sicut locutus est ad Patres nostros, Abraham et semini eius in saecula.

聖文德說這一節繼續描繪天主信實的特質。首先他引用「天主記起了自己的良善和忠誠,即向以色列家族廣施的寬仁」(詠98:3)來解釋前一節的天主如何回憶仁慈。在眾祖先中亞巴郎值得一提,因為天主是首先向他許諾施恩:「我必多多祝福你,使你的後裔繁多,…;地上萬民要因你的後裔蒙受祝福」(創22:17~18)聖文德進一步把「子孫」的概念,放在基督徒的信仰中,引用保祿思想「亞巴郎的後裔,不是血統上的子女,算是天主的子女,而是藉恩許所生的子女,才算為真後裔」(羅9:8)

巴哈安排由編排嚴謹的「賦格合唱曲」來呈現這一節:「賦格曲式」是指同一個主題但由多聲部不同時間加入,代表希伯來聖經法律的嚴謹,也就是天主的信實,對亞巴祝福的一步一步的實現;這是全曲的第四次五聲部大合唱,



正如第四樂章一樣,安排大合唱正好展示「萬世萬代」及「後裔繁多」的氣勢。聖文德認為聖母讚主曲表達了聖經上一切讚頌、也是天主恩許的圓滿;讚主曲的第一句讚頌至高者的偉大,末句所講的是直到無窮的仁慈恩許,配合了天主的永恆:祂是「『阿耳法』和『敖默加』,今在、昔在及將來永在」(默1:8),「從永遠直到永遠,你就已經是天主。」(詠89:2)聖文德對天主永恆性的敏感,應該來自方濟靈修:方濟在時辰讚歌的第一句就是這樣稱讚天主:「聖!聖!聖!上主,全能的天主,是今在、昔在、及將來永在者:就讓我們稱揚歌頌他,直到永遠。」

 

第十二樂章:「願光榮歸於父…」Gloria Patri, gloria Filio, gloria et Spiritui Sancto, Sicut erat in principio et nunc et semper et in saecula saeculorum. Amen.

聖文德的《路加福音釋義》沒有為聖三光榮經作詮釋,因為聖三光榮經是在禮儀中應用讚主曲的時候才加上;故巴哈的作品中有一樂章是聖三光榮經。巴哈的聖三光榮經,同樣是充滿力量、重覆第一樂章開始時的主題,最後輝煌結束。巴哈以音樂提示天主是元始、也是終末,與聖文德為第55節的詮釋,不謀而合。

巴哈以音符、節奏、旋律演繹聖母讚主曲,可以媲美聖文德對瑪利亞讚主曲的詮釋,因為同是對天主聖言的感動。按聖文德的導讀,我們欣賞到聖母的感恩及歡欣,她的喜樂全是因為天主的垂顧她謙卑和天主降生的大事;瑪利亞頌揚天主的四個特質:仁慈、威能、慷慨及信實。方濟精神中的微末心,與聖母的謙遜如出一轍;難怪聖文德作為方濟的傳人,在聖母讚主曲作為喜樂頌的註釋中,流露他的方濟靈感。但願每位基督徒的生命都是一首讚美天主的喜樂頌。